2024自学考试00139西方经济学笔记串讲(1)
第一章内容精讲
第一节西方经济学概论
1、稀缺性
1.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类物品所需要的资源一直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稀缺性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
3.稀缺性的绝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每个时期和所有社会。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须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4.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
5.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需要作出选择。
2、选择
1.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需要作出选择。
2.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它包含“生产什么”、“怎么样生产”和“为哪个生产”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被叫做资源配置问题。
3、机会本钱
1.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要选择就要有所抛弃,抛弃的东西就是机会本钱。
2.机会本钱并非事实上的支出,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支出。
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讲明价格机制怎么办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讲明资源怎么样才能得到充分借助。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第二,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借助。
第三,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四,研究办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办法是个量剖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办法是总量剖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第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办法都是实证剖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5、理论
(一)理论的内容
一个完整的理论包含概念、假设、假说和预测。
概念是对经济学所研究的各种变量所规定的明确的意思。假设是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有:(1)市场出清,就是坚信在价格可以自由而飞速地升降的状况下,市场上必然会出现充分就业的供应求购均衡状况。(2)完全理性,是指买家和厂家都是以利己为目的人,他们自觉地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为目的,又了解怎么样达成最大化。(3)完全信息,指买家和厂家只有拥有完备而飞速的市场信息,才能准时对价格信号作出反应,以达成其行为的最佳化。假说是对两个或更多的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讲解,也就是未经证明的理论。预测是依据假说对将来进行预期。
(二)理论的形成
第一要对所研究的经济变量确定概念,并提出一些假设条件。然后,依据这类概念与假设提出一种假说。依据这种假说可以提出对将来的预测。最后,用事实来验证这一预测是不是正确。假如预测是正确的,这一假说就是正确的理论,假如预测是不正确的,这种假说就是不对的,要被舍弃,或进行修改。
第二节需要供给和均衡价格
1、需要的概念
需要是指买家(家庭)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常想而且可以购买的某种产品量。需要是购买欲望与购买能力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需要不同于欲望。欲望只是买家的一种愿望,可能没有购买能力,而需要肯定是购买欲望与购买能力两者的统一。两者差别在于是不是具备购买能力。
2、需要曲线与需要定理
1.需要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一种产品的价格与需要量之间是反方向变动的。
2.需要定理是说明产品本身价格与其需要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状况下,一种产品的需要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要量伴随产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降低,随产品本身价格的降低而增加。
3.影响需要的原因包含价格(产品本身的价格和有关产品的价格)、收入、买家癖好及预期等。
3、供给理论
(一)供给的概念
供给是指生产者(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常想而且可以提供的某种产品量。
供给也是供给欲望与供给能力的统一。影响供给的原因主如果:价格、生产要点的数目与价格、技术与预期。
(二)供给曲线与供给定理
供给曲线是依据供给表画出的,表示某种产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它事实上是用图形的形式来表述供给这个定义。
供给定理是说明产品本身价格与其供给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状况下,一种产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伴随产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产品本身价格的降低而降低。在理解这肯定理时,也同样应该注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状况下”这个假设首要条件。这也就是说,供给定理是在假定影响供给的其他原因不变的首要条件下,研究产品本身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离开了这一首要条件,供给定理就没办法成立。
4、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一)均衡价格含义及形成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产品需要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这个时候该产品的需要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该产品的需要量与供给量相等称为均衡数目。
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供应求购双方的角逐过程中自发地形成的。当供大于求时,生产者之间的角逐会致使价格降低;当供小于求时,买家之间的角逐致使价格上升;只有当供给量等于需要量,并且供给价格等于需要价格时,双方处于相对平衡状况,此时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假如有外力的干涉(如垄断力量的存在或国家的干涉),那样,这种价格就不是均衡价格。
(二)供应求购定理
1.需要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目同方向变动。
2.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目同方向变动。
5、价格怎么样调节经济
(一)价格机制的意思及其内容
价格机制又称市场机制,是指价格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法与规律。价格机制包含价格调节经济的条件,价格在调节经济中有哪些用途,与价格调节经济的方法。
(二)价格在经济中有哪些用途
价格在经济中有哪些用途是传递情报、提供刺激,并决定收入分配;作为指示器反映市场的供应求购情况;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需要;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供给;价格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状况。
(三)价格是调节经济的“看不见的手”。
市场经济中价格的调节用途以三个要紧的假设为首要条件条件。1、人是理性的。第二,市场是完全角逐的。第三,信息是完全的。
当市场上某种产品的供给大于需要时会使该产品的价格降低。如此,一方面刺激了消费,增加了对该产品的需要,其次又抑制了生产,降低了对该产品的供给。价格的这种降低,最后势必使该产品的供应求购相等,从而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同理,当某种产品供给小于需要时,也会通过价格的上升而使供应求购相等。价格的这一调节过程,是在市场经济中每天每时进行的。价格把每个独立的买家与生产者的活动联系在一块,并协调他们的活动,从而使整个经济和谐而正常地运行。
第三节弹性理论
1、需要价格弹性的意思
需要的价格弹性又称需要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要量变动的比率,即需要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2、决定一种产品需要弹性的原因
买家对某种产品的需要强度;产品的可替代程度;产品本身作用与功效的广泛性;产品用时间的长短;产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率。
3、收入弹性
收入弹性,指收入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要量变动的比率,即需要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4、需要交叉弹性
需要的交叉弹性又称交叉弹性,指有关的两种产品中一种产品的价格变动比率所引起的另一种产品的需要量变动比率,即一种产品的需要量变动对另一种产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5、供给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又称供给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与供给量变动比率之比,即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供给取决于生产。影响供给的原因不少,影响一种产品供给弹性的原因也不少,但非常重要的是时间原因。在经济剖析中,时期长短与时间多少无关,而取决于生产要点的调整。假如在某一时期内生产中所用的生产要点完全可以参考产量来调整,这一时期就称为长期。假如在某一时期内所用的生产要点一部分可以参考产量调整,而另一部分生产要点不可以依据产量调整,这一时期就称为短期。
供给弹性的大小与时间有关。通常来讲,在价格发生变动之时,供给量非常难调整,即生产没办法立即增加或降低,所以,即期供给弹性几乎为零。换言之,在价格变动之后的极短期内,供给量几乎不变。在短期中,价格变动后,可以通过调整劳动力、材料这种生产要点来改变供给量。但因为生产规模不可以变,调整的幅度有限,短期中供给缺少弹性。在长期中,价格变动后可以调整生产规模,供给可以充分调整,长期中供给富有弹性。
6、需要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1.需要富有弹性的产品,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
2.需要缺少弹性的产品,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
7、税收分摊
税收负担在经营者和买家之间的分割称为税收分摊,税收负担最后由哪个承担称为税收归宿。在这种税收的分摊中,经营者承担多少,买家承担多少,取决于需要弹性和供给弹性。
假如某种产品需要缺少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这就是说,买家对这种产品的供给变动反应不敏锐,没办法准时依据价格调整个人的需要,而生产者对这种产品的价格反应敏锐,可以参考价格调整我们的供给,那样,税收就主要落在买家身上。
假如某种产品需要富有弹性而供给缺少弹性,这就是说,买家对这种产品的价格变动反应敏锐,能准时依据价格调整个人的需要,而生产者对这种产品的价格反应不敏锐,没办法依据价格调整我们的供给,那样,税收就主要落在生产者身上。
第四节买家行为理论
1、基数功用论和序数功用论
基数功用论是研究买家行为的一种理论。其基本看法是:功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因此,功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所谓功用可以计量,就是指买家消费某一物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可以用功用单位来进行衡量。所谓功用可加总求和是指买家消费几种物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可以加总而得出总功用。依据这种理论,可以用具体的数字来研究买家功用最大化问题。基数功用论使用的是边际功用剖析法。